性文化
两性频道
02-18 阅读:412
性文化定义?
性文化映现的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针对性和与性有关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分为物质方面、制度方面和精神方面三类,物质方面可包括人类为了释放不断产生和蓄积的性能量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器官和能力;制度方面可包括人类为了使性能量的释放与生态--社会秩序相适应,而规定的有关性的禁忌、法律、制度等;精神方面可包括性的心理、体验、观念、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
历史背景?
中国古代性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中形成的性观念、习俗、行为,以及有关于性的知识、文艺、道德规范和诸般社会体制等。
古代汉族社会伦理道德和立法的基础是“三纲”和“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这是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根据“天人相与”的神学观点、发挥春秋时期孔、孟儒家学说总结而来,其后一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观念。与此相联系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汉族通行一夫一妻制婚姻,但封建士绅阶层普遍存在纳妾现象,在亲属的亲疏观上,以父系为中心。父系家族的延续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故汉族古代的人口观主张“多子多福”。在此基础上,子对父应尽忠尽孝,其中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最高体现。这种宗法制度的扩大,则表现为“子民”对最高统治者“天子”的道德规范。所以神权、政权、族权、夫权成为禁锢人们思想,尤其是禁锢和压迫女性的工具。
阅读全文